跳到主要內容
    :::

    本期的照片及說明東北角的地景與保育議題。東北角海岸公路是我國非常晚才開放通車的海岸濱海公路。通車約40年,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是我國第一個國家風景區,於1984年6月1日成立至今,也快要40年了。
    本期的專題,主要是由東北角的地景,探討地景保育的課題,希望反省過去40年來,經營這塊土地的一些得失,瞭解珍貴的地景,如何可以有更好的保護策略。


    1976. 北海岸水湳洞社區前方的礁岩。該礁石是一個向海突出的小岬角,範圍雖小,但其上具有多樣的特殊地景。除了被波浪長期侵蝕成為海蝕平台,照片後方工整方塊狀的豆腐岩,是由一對直交的節理所切割;照片中央平台上的小黑點則是受到侵蝕,從岩層中露出的蕈狀結核構造。
    1976. 北海岸水湳洞社區前方的礁岩。該礁石是一個向海突出的小岬角,範圍雖小,但其上具有多樣的特殊地景。除了被波浪長期侵蝕成為海蝕平台,照片後方工整方塊狀的豆腐岩,是由一對直交的節理所切割;照片中央平台上的小黑點則是受到侵蝕,從岩層中露出的蕈狀結核構造。
    1975. 岩石海岸地帶因為平地不足,居民會盡其所能的利用每一塊可用土地。圖中的瑞芳區第二十一公墓開闢在稜線的尾端,是東北角海岸的文化景觀。
    1975. 岩石海岸地帶因為平地不足,居民會盡其所能的利用每一塊可用土地。圖中的瑞芳區第二十一公墓開闢在稜線的尾端,是東北角海岸的文化景觀。
    1974. 北海岸深澳海岬上面的蕈狀岩。北海岸的沉積岩地層中,大寮層因為富含結核的構造,在差異侵蝕與風化的雕琢下,較堅硬的結核對下方的岩石產生保護作用,形成一顆顆獨立的蕈狀岩。形成與野柳、和平島的蕈狀岩相似的特殊地景。
    1974. 北海岸深澳海岬上面的蕈狀岩。北海岸的沉積岩地層中,大寮層因為富含結核的構造,在差異侵蝕與風化的雕琢下,較堅硬的結核對下方的岩石產生保護作用,形成一顆顆獨立的蕈狀岩。形成與野柳、和平島的蕈狀岩相似的特殊地景。
    1973. 龍洞岬與其下方的海蝕洞。龍洞岬除了與鼻頭角共同為東北角海岸著名的岬灣海岸之外,龍洞岬也有因為波浪長期拍打節理,崩落而形成的巨大海蝕洞。照片中涼亭正下方海崖的空洞凹陷,就是海蝕洞的位置。
    1973. 龍洞岬與其下方的海蝕洞。龍洞岬除了與鼻頭角共同為東北角海岸著名的岬灣海岸之外,龍洞岬也有因為波浪長期拍打節理,崩落而形成的巨大海蝕洞。照片中涼亭正下方海崖的空洞凹陷,就是海蝕洞的位置。
    1972. 北海岸濂洞社區前的小岬角,岬角右下方為受到金屬氧化物影響的陰陽海,岬角左側為正常的海水顏色,兩者差異明顯。海流由左往右,也限制了海水中金屬氧化物的擴散方向,在海灣內來回流動。
    1972. 北海岸濂洞社區前的小岬角,岬角右下方為受到金屬氧化物影響的陰陽海,岬角左側為正常的海水顏色,兩者差異明顯。海流由左往右,也限制了海水中金屬氧化物的擴散方向,在海灣內來回流動。
    1971. 從台金煉銅場遺址俯瞰濂洞社區,居民在九份溪河谷與基隆山山腳狹小的空間內求生存。因為坡度過大無法整成平地使用,故能保持原狀。照片後方則為北海岸一系列的岬角及海灣的排列。
    1971. 從台金煉銅場遺址俯瞰濂洞社區,居民在九份溪河谷與基隆山山腳狹小的空間內求生存。因為坡度過大無法整成平地使用,故能保持原狀。照片後方則為北海岸一系列的岬角及海灣的排列。
    1970. 龍洞岬與海蝕平台。龍洞岬因為四稜砂岩堅硬的特性,抵抗侵蝕成為凸入海中的岬角,下方則因為海水面長期停留侵蝕,經過波浪侵蝕而形成海蝕平台。
    1970. 龍洞岬與海蝕平台。龍洞岬因為四稜砂岩堅硬的特性,抵抗侵蝕成為凸入海中的岬角,下方則因為海水面長期停留侵蝕,經過波浪侵蝕而形成海蝕平台。
    1969. 高聳的基隆山為岩漿在地底沒有噴發出來,但慢慢冷凝後,加上周圍的圍岩被侵蝕,成為殘餘的火山外觀。基隆山為安山岩所組成。抵抗外部風化作用較強,相對於旁邊的沉積岩顯的更加突出。
    1969. 高聳的基隆山為岩漿在地底沒有噴發出來,但慢慢冷凝後,加上周圍的圍岩被侵蝕,成為殘餘的火山外觀。基隆山為安山岩所組成。抵抗外部風化作用較強,相對於旁邊的沉積岩顯的更加突出。
    1968. 瑞芳濂洞社區呈現階梯狀的生活空間。前有九份溪、後為基隆山陡峭的岩壁。居民在有限的空間中,盡其所能的找出平地開路蓋房,無法成為建地的零星區塊,只能成為綠地與菜圃。
    1968. 瑞芳濂洞社區呈現階梯狀的生活空間。前有九份溪、後為基隆山陡峭的岩壁。居民在有限的空間中,盡其所能的找出平地開路蓋房,無法成為建地的零星區塊,只能成為綠地與菜圃。
    1967. 從鼻頭海岬回望龍洞灣海洋公園的海岸。過去海蝕平台的區域,幾乎都被開闢成了九孔養殖池,造成東北角特殊的岬灣海岸的地景,形成被破壞的人工海岸。
    1967. 從鼻頭海岬回望龍洞灣海洋公園的海岸。過去海蝕平台的區域,幾乎都被開闢成了九孔養殖池,造成東北角特殊的岬灣海岸的地景,形成被破壞的人工海岸。
    1966. 位於基隆山腳下的水濂社區。社區沿著山坡呈現階梯狀開發,道路以之字形繞行的方式,克服爬坡的困難。再配合垂直山坡方向交錯的階梯,提供聚落的交通需求。
    1966. 位於基隆山腳下的水濂社區。社區沿著山坡呈現階梯狀開發,道路以之字形繞行的方式,克服爬坡的困難。再配合垂直山坡方向交錯的階梯,提供聚落的交通需求。
    1965. 位於鼻頭角海岬的鼻頭國小校舍。鼻頭國小是開闢在山坡上,順應地勢而建築成東北-西南的長條狀校舍。也是蓋於海崖上的校舍,如果海崖後退,便會影響校舍的安全。
    1965. 位於鼻頭角海岬的鼻頭國小校舍。鼻頭國小是開闢在山坡上,順應地勢而建築成東北-西南的長條狀校舍。也是蓋於海崖上的校舍,如果海崖後退,便會影響校舍的安全。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