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Search
首頁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English
登入
最新消息
活動與演講
地景保育新聞
其他訊息
地景保育通訊
地景保育通訊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地景保育新聞
地景照片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國外地景照片
其他地景照片
網絡會議相關照片
地景登錄點檢索
臺灣地質公園網絡
線上活動報名
地景小知識
資料下載
地景保育出版品
其他表單下載
網路資源
國內地景保育相關網站
國外地景保育相關網站
地質公園組織
學術網路
其他影音資源
下載
首頁
地景照片
其他地景照片
返回上一層
:::
其他地景照片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國外地景照片
其他地景照片
網絡會議相關照片
:::
綠島特殊地景——呂宋島弧最北端的火山島
同樣為珊瑚礁細部照片,但紋理明顯不同於上圖,可能因本區遭受的海水能量較強,使得細部紋理保留較差。另外,海岸的岩體容易受到海水風化作用與岩屑的滾模作用影響,因此容易生成凹陷小洞穴。
綠島的海岸景觀。圖中遠處為安山岩構成的海岬,近處為珊瑚礁海岸。由於火山岩岩體堅硬,抵抗侵蝕能力強,因此常突出海岸形成岬角。珊瑚礁近海處,隨著漲退潮,有時會被海水淹沒,因此近海處常被藻類覆蓋。
雖然珊瑚礁表面堅硬,不易有植物覆蓋,但凹陷處與受到風化侵蝕產生的凹洞,仍然有小型耐鹽抗風的植物生長,為灰白的珊瑚礁海岸增添些許綠意。
綠島最著名的奇岩地景之一─哈巴狗與睡美人。圖中央為狀似哈巴狗的石塊(面朝左側),仰躺著的睡美人則位於照片右方。本地景是由熔岩凝固形成,兩岩體原本應相連,為突出海岸的海岬,後來因為海水侵蝕作用使交界處陸續產生海蝕洞、海蝕拱門,最後海蝕拱門上方的岩塊崩落,便形成現今分離的兩個岩體。
熔岩流冷卻形成的火山岩塊。本岩塊由於成份均質,冷卻收縮後形成表面規則的裂隙,類似澎湖著名的柱狀節理,不過後者岩性屬於玄武岩,與本島的安山岩不同。另外,岩塊下部受到海水作用,形成顏色不同的氧化區與海藻附著區。
綠島沿海的珊瑚礁海岸與火山岩。珊瑚礁海岸地勢低平,隨著距海遠近的差異,形成顏色不同的氧化區域、海藻附著區 域及沙粒堆積區域;火山岩則形成突出地表、型態多樣的岩體,兩者共同組成綠島獨特的海岸地景。
海岸受到海水的侵蝕作用,在岩體較脆弱的部分可能被侵蝕出裂隙,並且逐漸擴大。另外,海岸地帶的凹下處可見到海水堆積其中,在海水鹽分結晶後,會對岩體施加壓力,造成凹洞進一步擴大,稱為鹽結晶作用,是風化作用的一種。
海岸後方由火山岩構成的海崖。當海水持續侵蝕坡腳造成邊坡坡度逐漸增加,上方的岩塊會因下方支撐能力不足而崩落,形成海崖。海崖隨時間會逐漸後退,並在前方形成海蝕平台。由本圖可看出熔岩流覆蓋在珊瑚礁上方,且海崖已與海水面有一定落差,崖面甚至有植物覆蓋,顯示隨著地殼抬升,目前本海崖已不再受到海水侵蝕作用的影
綠島有許多層海階,顯示數次地殼隆起的現象,海拔大致在50到250公尺之間。海階上方的階面相當平坦,且在受到風化作用後,會形成薄層的紅土層,並有植被生長,形成圖中的景觀。
突出海岸的岬角長期受到海水侵蝕後,會沿著岩石較脆弱處先形成凹入的海蝕洞,當海蝕洞持續被侵蝕而貫穿相通,便形成圖中的海蝕拱門地形。
珊瑚礁海岸受到海水侵蝕後,會產生細小的碎屑,並隨著風力作用往陸地搬運。當細小顆粒遇到陸地地勢隆起處,便會堆積在其前緣,形成白色帶狀的沙粒堆積區。圖中遠處為熔岩流凝固而成的岬角,型態與珊瑚礁構成的海岸有顯著差別。
綠島的海階階面平坦,並有植被覆蓋,但因為風勢強勁、土壤層淺薄,因此幾乎都只有草本植物生長。階面是相當適合眺望綠島海岸地形景觀的地點。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最後頁
列印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