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Search
首頁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English
登入
最新消息
活動與演講
地景保育新聞
其他訊息
地景保育通訊
地景保育通訊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地景保育新聞
地景照片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國外地景照片
其他地景照片
網絡會議相關照片
地景登錄點檢索
臺灣地質公園網絡
線上活動報名
地景小知識
資料下載
地景保育出版品
其他表單下載
網路資源
國內地景保育相關網站
國外地景保育相關網站
地質公園組織
學術網路
其他影音資源
下載
首頁
地景照片
其他地景照片
返回上一層
:::
其他地景照片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國外地景照片
其他地景照片
網絡會議相關照片
:::
綠島特殊地景——呂宋島弧最北端的火山島
火山岩岬角圍繞而成的灣澳地形。接近海水的位置,海浪能量較強,因此由海水侵蝕海岸產生的細小沙粒無法停留,多被搬運至後方地勢隆起處堆積。海岸前緣多為大顆粒的岩塊,並有藻類附著。沙粒堆積區的後方地形較穩定,因此地表較容易化育形成土壤層,因而有木本植物生長。
熔岩流冷卻形成的岬角。岬角兩側過去受到海水的侵蝕,形成邊坡陡峭的海崖,下方有許多崩落下來的岩塊堆積。照片左側有一較不明顯的老崩塌地,雖然已被植物覆蓋,但仍可看出崩崖露出紅土層,為安山岩受到風化化育形成的土壤層。
海崖景觀,顯示過去海水侵蝕邊坡坡腳,使上方岩石掉落、堆積在坡腳的景觀。不過在坡腳可以區別大顆粒的岩塊與小顆粒沙石;岩塊為邊坡上方所崩落的火山岩,沙石則為海水侵蝕海岸產生的岩屑,被風力搬運後受到邊坡阻擋而堆積於此。
綠島在過去火山活動時,熔岩流向海洋流動後,便凝固形成諸多突出海岸的岬角。岬角受到海水侵蝕後,形成型態獨特的奇岩怪石,如本圖稱為哈巴狗與睡美人的岩石。岬角前方為珊瑚礁海岸,當地地名為「海參坪」。
睡美人岩的脖子處為典型的「海蝕拱門」,是海水由岬角兩側侵蝕形成的洞穴。當海蝕拱門逐漸擴大後,上方的天然橋可能承受不了自身重量而崩落,睡美人岩的頭部便會獨立形成「海蝕柱」。因此,本地景就如同野柳的女王頭一般,未來都可能面臨「斷頭」的危機。
當地由於氣候潮濕,海階階面上容易化育形成紅土層,提供植物生長條件。不過由於海島的風力強勁、養份有限,因此生長的植物高度較低矮,多為草本植物。圖中也可見到人為活動的痕跡,即貫穿草原、灌木的道路與電線桿。
綠島燈塔建於1939年,塔高33.3公尺,位於中寮村,是島上著名的觀光景點。本燈塔的興建是因1937年日治時期,一艘豪華郵輪「胡佛總統號」於日本前往馬尼拉的途中遇到海霧,誤判成功燈塔為鵝鑾鼻燈塔,因此在綠島公館外海觸礁。美國紅十字會為紀念船難、加強航行安全,故捐款興建綠島燈塔。經過二次大戰後,1948年重修完成
照片近處為綠島燈塔周邊的建築,遠處為綠島機場的跑道,建物與跑道周邊都為植物覆蓋,顯示綠島植被覆蓋狀況大致良好。綠島機場建於1972年,並於1977年重建,由台東航空站負責督導與管理。跑道長992公尺,僅供小型飛機起降,目前僅有德安航空經營台東至綠島的航線。
本圖所見為綠島著名的珊瑚礁潟湖─紫坪,位在綠島東南邊,朝日溫泉附近。潟湖附近有茂盛的保育類植物─水芫花和珍貴的陸寄居蟹。
從上方鳥瞰紫坪,可明顯看出潟湖的外型呈圓型,與綠島其他珊瑚礁海岸呈裙礁型態不同,略成堡礁外貌。潟湖湖水與海洋被珊瑚礁分隔,靠陸地一側則為堆積在珊瑚礁後方的沙灘。
綠島人權紀念公園內的人權紀念碑。綠島人權紀念公園設於1999年,位在公館村,即前文所述的將軍岩附近。公園設立是因綠島曾經是人權的禁地及白色恐怖的象徵,因此為了紀念為台灣人權運動發展而犧牲的人們,而興建本公園。
朝日溫泉位於綠島東南海岸的潮間帶,由於面對太陽升起的東側,故有此名。朝日溫泉由於位在潮間帶,因此背山面海、景觀獨特。漲潮時溫泉出口沒入海中,退潮時又露出海面,是台灣頗負盛名的海底溫泉。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最後頁
列印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