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Search
首頁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English
登入
最新消息
活動與演講
地景保育新聞
其他訊息
地景保育通訊
地景保育通訊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地景保育新聞
地景照片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國外地景照片
其他地景照片
網絡會議相關照片
地景登錄點檢索
臺灣地質公園網絡
線上活動報名
地景小知識
資料下載
地景保育出版品
其他表單下載
網路資源
國內地景保育相關網站
國外地景保育相關網站
地質公園組織
學術網路
其他影音資源
下載
首頁
地景照片
其他地景照片
返回上一層
:::
其他地景照片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國外地景照片
其他地景照片
網絡會議相關照片
:::
綠島特殊地景——呂宋島弧最北端的火山島
將軍岩位在綠島東北海岸的公館村附近,因其形狀神似頭戴鋼盔、身披戰甲的將軍而得名。除了將軍岩外,當地亦有許多巨大岩石,皆由火山集塊岩組成。由於在岸邊受到劇烈的風化作用,顏色偏暗。
將軍岩旁的巨大岩石群。同樣由火山集塊岩組成,岩石上可見安山岩質岩漿冷卻、收縮產生的裂隙。前方為珊瑚礁堆積而成的珊瑚礁海岸,表面有藻類生長。
由於火成岩硬度大,受到侵蝕的速率較慢,因此綠島海岸可見許多突出地表的巨大岩石。本岩石的顏色較上述岩石淺,因為受到的風化程度較低,岩體上並可見到許多植物覆蓋。
火山集塊岩中的海蝕洞。當海水攜帶沙石撞擊海平面附近的岩壁時,岩壁較脆弱的部分便會因海水的侵蝕作用內凹形成洞穴景觀,稱為「海蝕洞」。雖然火山岩硬度高,但長期受到海水侵蝕作用仍會形成多樣的海蝕地形,顯示海水能量之大。
綠島因著獨特的地質、地形景觀,成為知名旅遊景點。觀光客的增加對面積狹小的綠島可能產生重大衝擊,因此環境承載力的研究與遊客數量管制,為綠島及其他許多觀光地區必須加以探討的重要課題。
綠島為南中國海板塊張裂隱沒於菲律賓海板塊下形成的北呂宋島弧北端之一火山島嶼,由海底火山噴發岩漿冷卻凝固形成。隨著海平面升降,有些火山岩被海水分隔,成為綠島周圍的小型離島。
從不同角度觀察海水兩側的火山岩,可看出火山岩凝結時隨著岩漿通道與後續侵蝕作用的影響,造成型態各異的獨立岩體,成為綠島多樣的奇岩景觀。由於火山岩抗蝕能力強,因此儘管表面有許多裂隙,並不容易立即崩解。
本岩體的表面較為光滑,因此是由岩漿冷卻而成的安山岩,而非火山集塊岩。集塊岩由粗粒岩屑與細粒火山灰膠結而成,因此岩體表面較為粗糙,粒徑差異大。
本岩體的表面明顯較上述岩石粗糙,因含有較多大顆粒的岩屑,因此屬於集塊岩。深色粗粒岩屑之間為淺色的火山灰基質,顯示粗粒岩屑與火山灰噴出後,後者落回地表後與粗粒岩屑同時沉積、壓密而成。「基質」是指混雜在較大岩石顆粒和晶體中的細小顆粒。
海岸邊的海蝕洞,為岩體受到海水侵蝕後凹入形成的洞穴。由於本海蝕洞已遠離海水面,顯示本區地殼有所抬升,因此目前不再受到海水侵蝕作用的影響。
綠島沿海幾乎都屬於珊瑚礁海岸,是由造礁珊瑚等生物的殘骸堆積而成的海岸。珊瑚礁海岸可分為裙礁、堡礁和環礁,綠島沿海屬於裙礁海岸。由於珊瑚只能生長在淺海裡,因此從本圖也可看出地殼抬升使珊瑚礁露出水面的現象。
本圖呈現珊瑚礁海岸細部的紋理。從不同尺度、角度觀察自然地景,可以看出相當不同的地景美感。由於珊瑚礁表面堅硬,因此構成的海岸表面相當粗糙,短期不容易被風化為植物所覆著。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最後頁
列印本頁